时间 企业 公司 万元 费用 银行 贷款 车辆 中国 工作

不会挑更不会教!​开学才一周有家长急了:今年学校怎么不发教辅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8 17:13: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朱丽珍

开学一周,新学期的教辅作业,成了家长群讨论的热点。不少家长发现,今年孩子发到手的教辅作业减少了,还有家长说,老师直接发了电子版,让大家自行打印。

没有额外的作业,却让家长陷入了纠结:躺平不“加餐”,担心孩子学得不扎实;额外自行补充,又不知道教辅该怎么挑。

图片来源于CFP

往年发到手的教辅没了

孩子“没粮”家长心中有点慌

“你们这个学期教辅书有发吗?之前每个学期发下来的口算、练字怎么都没有了?”开学初,有不少细心的家长发现,孩子搬回家的书变“轻”了。

方女士的儿子在杭城一所公办小学读四年级,原来每个学期,语文、数学、英语除了课堂作业之外,还会下发一个校本资料,数学还有额外的一本口算。“今年这些都不发了,一开始我还觉得奇怪,后来问了身边几位其他学校的家长,发现情况都差不多。”方女士说,周末数学老师一般会发一份小练习,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也没有了。

还有其他地市的家长说,开学第一天就得到这个消息,班里没有统一教辅,口算、词语手册都没了。“班委说今年都不发了,也不会统一打印,想购买的家长自己搞定。”

针对教辅减少的情况,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也想出了一些应对之策。

“以前都是统一买的一大本,今年改成印刷版了,一张一张地发。”

“老师下发了电子版的作业,让家长自行打印,感觉打印机都要冒烟了。”

没有教辅,可以通过自行打印、购买解决,让家长慌的是“妈妈牌作业”成为新常态,但孩子完成效率远不如校内——孩子对于家庭布置的作业和老师布置的作业,态度完全不同。“老师安排孩子愿意,家长安排孩子不做,不是每个娃都能乖乖配合的。”

下班后还要“上岗”讲题

家长担心不会批不会教

对于取消教辅,家长们担心的另一个点,是以往由学校老师负责讲解、批改的教辅内容,如今多数转由家庭承担。家长们还得化身“家庭教师”,从头学起、耐心讲解。有家长苦笑:“下班‘上岗’,教辅讲到深夜,比上班还累。”

“不是自己买教辅的问题,是做完教辅以后老师的指导没了,家长的教的方法和老师的不一样,教的也肯定没有专业的老师好,对孩子来说是损失。”有家长说,自己孩子处于小升初的关键期,“这一年如果学得不扎实,可能影响后续的初中学习,心里还是蛮焦虑的。”

还有家长直言,买是能买,关键是做了没有人给讲解,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当老师。

对于教辅,不同家长态度也不同。

有家长说,自己有两个娃,养大娃的时候,不太在意课后的巩固,吃了不少亏。“尤其是数学的口算,做题计算老是出错,到了高年级,每次大题、附加题能做对,反而前面的基础经常因为口算错误而失分。”到了小儿子身上,家长一直紧抓口算,“今年学校没有发口算本,打算自己买,还是要保持日常练习。”

也有家长坦言,家长不必太焦虑。“中高年级孩子自己可以对答案,看不懂第二天可以找校内老师解答,绝大部分老师会解答,低年级不用额外做教辅,校内跟好,学习习惯和兴趣抓一抓,再保持运动之类的足够了。”

选教辅不要“抄作业”

相比刷题留白也很重要

为什么有家长感觉今年学校发放的教辅减少了?

采访中有学校老师说,所在学校一直不允许给学生购买教辅,尤其开学后不久还要检查书包重量,也不建议孩子把教辅带到学校。

“教育部门有公示的教辅目录,不在名单内的就不能再采购,今年好像查的比较严格。”另一位老师说,学校本学期通知一门学科可以购买一本,由学校统一订购,“但现在还没有落实。”

记者查询发现,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辅材料进校园管理工作的通知》(浙教办函〔2025〕88号)等要求,浙江有地方的学校已经公布了今年教辅目录清单,小学阶段基本才三年级开始。

是从众跟风购买“网红”教辅,还是放任孩子松弛自在?面对琳琅满目的教辅类别,家长又该怎么挑选?

新学期摆在眼前的问题,让不少家长犯了难——他们既需要理性判断,也更期待过来人的经验。

有家长说,自己孩子一开始不愿意做妈妈布置的额外作业。“我就跟她说,这是老师要求的,只有成绩好、表现好的学霸,老师才给她做这些作业,是老师给好学生的‘秘籍’。”家长说,这一招在孩子身上特别好使,“她信了,慢慢养成了习惯。”

而在教辅的挑选上,有老师直言,并没有标准答案,最好是根据孩子掌握知识的程度来进行匹配。

“比如基础薄弱的孩子,可以挑选侧重基础知识讲解和练习的教辅,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偏向思维训练和拔高的内容,”不过,老师也建议家长,不要一味地让孩子刷题,尤其不要贪多,“家访中也遇到过一些家庭,教辅买了一大堆,最后并没有真正利用起来,一个学期过去了还是空白。适合的教辅,每门学科有一两本就足够了,也可以一本日常练习,一本是单元总结性的试卷,能找一找阶段性的知识漏洞。”

针对一些家长表示不太会辅导的问题,老师提议可以挑选有答案详解的教辅,让孩子自己对照。“基础性的问题一般看过解题思路能明白,实在不理解的,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

另外,老师也建议给孩子一些“留白”时间,尤其现在的教育更注重学生能力的迁移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从学会解题变成学会解决问题,让孩子多阅读,多走出教室拓宽视野,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