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费用 贷款 银行 公司 车辆 企业 万元 自己的 价格

花鸟画大师、考古最新发现、儿童美育……“五一”广州看展指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1 11:57:00    

五一小长假今日开启

广州假期期间却雷雨频繁

不如选择在室内看展

获取一波艺术灵感和审美享受

-1-

广州去年出土文物3514件/套

最新出土的文物“五一”与公众见面

展览名称:“寻迹羊城2024——广州古城考古新发现”

展览时间:2025年4月30日-10月12日

展览地点:南汉二陵博物馆

展览现场

2024年,广州考古人辗转于都市与乡野,完成考古项目463宗,包括调查334项,勘探108项,发掘21项;清理古墓葬1034座,出土各类文物3514件/套。

这些发现,有广州城诞生之前的先民足迹,诉说岭南大地的早期文明;有历史时期的墓葬,折射出居住地的变迁与城市辐射范围的拓展;还有手工业遗存见证古代广州的生产技术……最重要的是——小马站-流水井遗址、高岗遗址以及府前路、教育路的考古新发现,如同广州古城拼图关键碎片,指引我们无限接近一个更完整的广州城。

“寻迹羊城”系列原创性考古新发现展是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加强考古出土文物展示利用的重要实践。作为广州考古成果展示的品牌项目,该系列展览自2021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四届,本次展览是该系列展之五。

展览内容

“寻迹羊城2024”聚焦“城”的演进,从考古发现的城墙遗址出发,着眼城内、城外,精选174件/套文物,与观众开启一场广州城的探索之行。

展览以“城墙”作为观察城市发展的主要视角,以“城墙”的变迁映射“城”的荣辱兴衰,分“一直是这座城”“城墙开始改变”“城墙北拓与退场”三部分,呈现广州城的发展变迁。

琳琅满目的展品

-2-

美术讴歌劳动

展出符罗飞、关山月、黎雄才等名家佳作

展览名称:“千重浪——广州艺术博物院藏作品展”

展览时间:2025年4月30日-5月31日

展览地点:广州艺术博物院

展览首次系统性梳理艺博院馆藏劳动题材精品,展出作品中既有符罗飞、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赖少其、杨之光等老一辈名家名作,也有方楚雄、纪传英、杜应强、苏小华等当代艺术家的佳作。

展览以劳动为主题脉络,依序展现出第一产业(农业)劳动,第二产业(工业)劳动和第三产业(服务业)劳动的生动场面,涌现众多佳作。从院藏的3万余件作品中遴选出近百件刻画劳动者形象的优秀作品,汇集近现代至当代艺术大家经典力作,以此表达对劳动与劳动者的敬意,对人民创造历史的礼赞。

部分展品

赖少其版画《淮海战歌》:

20世纪版画艺术史上一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画中表现了治理淮河的这一历史事件,创作于1973年。作品通过S型构图,将工地上火热的劳动场面表现得波澜壮阔。

赖少其等 《淮海战歌》

符罗飞《建设中的广州钢铁厂》:

记录了1957年广州钢铁厂在芳村白鹤洞破土动工的场面,与如今正在建设的广钢遗址公园形成历史的对照,重温了消逝的劳动图景,留存珍贵的历史片段。

符罗飞《建设中的广州钢铁厂》

画作中的传统劳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传统劳动方式已不再复见,通过画家的记录,让观众朋友们尤其是小朋友们,了解许多当代已少见甚至消失的劳动场景。

如符罗飞作品《收甘蔗》《饲牛》,赖少其版画《瓜棚》等,描绘了乡村劳作的场景,符罗飞《汕尾渔港一角》,关山月《丰收》及《闸坡渔港写生》系列作品,黎雄才《渔舟晚集》等,描绘了渔民捕鱼、收获的场面。

黎雄才《春耕图》

杨之光《三月红》

纪传英《卵鹅能手》

关山月《雁门关春耕时节》

-3-

岭南逸韵妙合自然

纪念赵少昂诞辰120周年艺术展展出

展览名称:“岭南逸韵妙合自然——赵少昂艺术展”

展览时间:2025年4月29日-6月30日

展览地点:广州艺术博物院

赵少昂(1905—1998),原名垣,字叔仪,生于广东省番禺县沙园里(今属广州),岭南画派的杰出代表之一。其艺术风格鲜明,艺术追求纯粹,为岭南画派艺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为20世纪的中国花鸟画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1930年,他的作品《白孔雀》在比利时万国博览会获金牌奖,同年在广州创立画馆“岭南艺苑”,收授门徒。他在岭南文化的滋养下成为继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之后,推动岭南画派发展壮大的重要人物之一。

展览内容

为契合此次展览“妙合自然”的主题,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正门水池、大堂都进行了相应氛围的布置。展厅以青色为主色调,序厅以《群鱼逐落花》为元素制作的动态投影墙,游鱼从八方聚集而来,寓意宾朋从四面八方汇聚一堂,共同来纪念赵少昂诞辰120周年。

展览主要以花鸟、走兽、山水三部分呈现,除了展示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院藏的赵少昂代表作,还辅助陈列赵少昂常用印章、作品集、照片及其艺术年表,较全面、较详尽地展示了赵少昂的艺术理念、风格及其艺术历程。

《萱草》

《月夜猿啼》

《秋帆图》

-4-

海内外知名插画家齐聚广州!

GAS插画艺术季开幕

展览名称:“无限生长”——GAS插画艺术季

展览时间:2025年5月1日-8月31日 9:00-17:00(逢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广州人民艺术中心19A馆(广州市越秀区麓湖路13号)

本次GAS插画艺术季以“无限生长”为主题,在举办2025第三届全国插画扶持计划(CIAC)优秀作品展的同时,邀请一众海内外知名插画艺术家、独立创作者齐聚,围绕传承与创新、交融与多元、艺术与时代等关键词,打造一场兼具专业高度与公众参与的综合性插画艺术盛会。

展览内容

本次插画艺术季展陈面积超2000平方米,设有“大师展区”“CIAC赛事展区”“多功能特展区”三大核心单元,以策展与活动的双重维度,共同构筑一场传承与创新碰撞、多元文化交融的视觉盛宴。

在“大师展区”,中国艺术家阵容强大,国画大师戴敦邦《长恨歌》彩墨画卷国内首展,41幅画面浓缩盛唐风云;国际艺术家阵容同样人气斐然,“国内第一家中外动漫艺术馆”JC动漫馆展出宫崎骏等大师手稿。

展览现场

儿力力作品

展览现场

-5-

看!这些天马行空的小艺术家

展览名称:“万语国:I&ME广东美术馆2025收藏童年系列展”

展览时间:2025年4月30日-6月8日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本馆

情绪小泥人、镇宅纳祥的狮子、藏有秘密的磁带、筷子“轨道”上的未来……这些艺术感与创意感十足的少儿作品是不是萌翻全场?“万语国”作为广东美术馆“童年”系列的品牌双年展,初创于2017年,其“‘小’广州三年展”的当代性和观念性曾引发全国儿童美育界的巨大讨论。

展览主题“万语国”是对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体系创立者罗里斯·马拉古奇“儿童的100种语言”的视觉诠释,此教育理念鼓励儿童以表达性、沟通性、认知性的多种语言来探索环境、表现自我,文字、动作、绘画、戏剧等都是儿童表达的媒介。

今年广东美术馆重启第三届“万语国”,焦点回归到对当下童年的反思及童年对自我的构造。

展览内容

本次展览分为“成人眼里的童年-面向过去-谁是我:成人作品”“儿童眼里的童年-面向现在-我是我:儿童作品”“儿童眼里的成年-面向未来-我是谁:成人与儿童共创”三个部分,共27组作品。艺术类型包括雕塑、录像、装置、水墨、动画、音频、绘本等。

展览现场具有强烈的互动性和体验感,也呈现当代少儿美术教育的探索与成果。展览期间,主办方还为展览配套丰富的公共教育及学术活动。

《情绪小泥人》

《Cheese 笑一个!》

《与“我”对话》

-6-

南越王子 王城风华

南越王博物院首推南越明王赵婴齐专题展

展览名称:“王子、质子、国王:南越明王和他的时代”

展览时间:2025年4月29日-8月20日

展览地点: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综合陈列楼三楼临展厅

赵婴齐(约公元前150年~前113年),第三代南越王,南越文王赵眜之子,其一生历经王子、质子、明王三种身份的转换,随命运浮沉。

如果说赵佗是南越国的开创者,赵眜是南越文化的巩固者,那赵婴齐则是南越文化与汉文化深度融合的推动者。赵婴齐统治时期,从地方治理、官僚体系、后宫制度等方面进一步效仿中央王朝。赵婴齐在位期间,南越国对汉称臣,南北贸易保持畅通,进一步推动了岭南的社会发展。

展览内容

展厅照

展览将从“南越王子”“长安为质”“南越明王”“南越鸿门宴”四个部分,通过广东地区出土的160余件/套汉代文物,结合文献关于南越国的寥寥数语,以及近年来的重要考古发现成果,多维度呈现赵婴齐及其时代。

此次展览展出了多件重要文物。其中赵眜遗骸系自2010年起十五年来首次展出。当时墓主下葬时身着玉衣,经测定墓主人死亡年龄约在40-45岁之间。

赵眜遗骸

六博棋也非常有特色。博戏是一种棋盘游戏,先秦已流行,汉代尤盛。因博时每人执六个棋子,所以也叫六博,博具在汉墓中多有发现。南越文王墓出土4套六博棋具,漆木博局已朽,仅存棋盘金属构件和30枚棋子,分为青玉、水晶、象牙3种材质。用青玉和水晶制作六博棋子,是考古上的首次发现。

六博棋

-7-

“人间镜像”开展

再现汉晋广州烟火人间

展览名称:“人间镜像——广州汉晋墓葬的生命叙事”

展览时间:2025年4月29日-9月7日

展览地点:广州博物馆 镇海楼展区专题展厅

生与死是人类社会无法回避的问题,跨越民族也跨越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死观复杂而深刻,既体现在哲学层面,也深植于社会习俗中。

墓葬与生死紧密相连,其形制与随葬品是现世社会结构的真实映射。汉晋时期是多元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考古发现的墓葬资料极其丰富,生死观念更加深刻。

展览围绕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广州汉晋墓葬考古成果,精选208件套馆藏文物、手稿和资料,再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明格局下汉晋广州城市记忆和历史图景。本次展览是目前广州地区展出文物数量最多的汉晋文物临展。

部分展品

“人间镜像”展厅

玉猴

刻“梁伯通”弦纹双耳陶壶

有你心仪的展览想看吗?

这个“五一”走起~

统筹:徐梅花

文图整理:苏琬茜

海报:苏琬茜

部分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李巧蓉、王维宣、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维宣、卜松竹、李巧蓉 实习生:吴芷柔

部分图片来源:主办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琬茜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