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公司 企业 费用 万元 银行 贷款 车辆 中国 工作

瀍河区下窑社区:“微服务”撬动“大治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4 09:15:00    

孙玉乐正在进行电路维修

  “停电了,空调用不了,家里热得受不了!”近日,瀍河区北窑街道下窑社区的居民微信群里,王荣等多户居民向社区发来求助信息。

  社区迅速响应,一边安抚居民情绪,一边立即协调社区电工志愿者孙玉乐、马学良上门检修。两人很快查明原因:用电高峰电线超负荷导致烧断,30多户居民家中断电。经过40分钟的紧急抢修,电力恢复,清凉重返居民家中。

  “只要居民有需要,一个电话、一条信息,我们随叫随到。”47岁的孙玉乐语气坚定。他和33岁的马学良都是电工,自2022年在社区引导下成为志愿者后,他们的“业务范围”逐渐超出本职。换门锁、换窗纱、修水管……这些困扰居民的“小麻烦”,他们都能解决。

  “可别小看这些事!社区有不少老旧房屋,对老人和行动不便者来说,它们就是‘大难题’。”社区党支部书记郝伟国深有感触,“市场维修费用相对较高,政府公共服务受制于资源,可能难以做到面面俱到。”

  孙玉乐和马学良这样的“社区能人”,成了破解难题的关键。郝伟国说,他们响应快、服务费低、人熟地近,不仅效率高,那份基于邻里的信任感,让服务更易被接受。

  在郝伟国看来,这远不止于解决眼前需求。服务能够根植互助理念,唤醒邻里温情。“抛开电工身份,他们都是居民的老邻居。当他们拿起工具服务邻里时,就是在用行动影响更多人。”郝伟国说。

  “本来就是干这行的,能帮街坊邻居做点事,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孙玉乐朴实地道出心声。

  郝伟国补充道:“电路维修还能将风险预防做在前面,消除火灾隐患,有效减少事后应急处置的公共成本。”

  一次次邻里“微服务”,探索出一条回应群众关切、激活内生力量的基层治理新路径,悄然打破了都市楼宇中的隔阂,营造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温暖氛围,有效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社区认同感。(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吕百营 实习生 张新悦 通讯员 何超 文/图)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