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费用 贷款 银行 公司 万元 企业 车辆 自己的 工作

兰陵三中拾金不昧好少年,为你点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15:15:00    

校门口的三分钟: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2025年4月2日清晨7时15分,春日朝阳刚刚洒向三中校门。七年级9班的杨硕同学正背着书包走向校园,突然听见"啪"的一声闷响——前方疾驰的摩托车上掉落一个棕色挎包,而司机浑然未觉继续前行。

"叔叔!您的包!"杨硕边喊边追出十余米,但轰鸣的发动机声淹没了呼喊。他立即折返捡起挎包,发现拉链因撞击已松开,露出厚厚一叠现金、智能手机和串着门禁卡的钥匙串。"这可能是人家的血汗钱!"这个念头闪过脑海,他攥紧挎包冲向值班室,将物品交到老师手中。

多方联动:一场暖心的"寻主行动"。通过手机紧急联系人功能,学校很快联系到失主邬先生。当邬先生匆忙赶到时,他颤抖着双手清点了包内物品:刚结算的三个月工资、钥匙和存有重要信息的手机。"这些钱都是几个月拼搏的血汗钱,钥匙丢了一大家子人都进不了门……"邬先生激动地说。


美德少年背后的成长印记


在班主任高老师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了更立体的杨硕:他不仅是拾金不昧的好少年,更是班级里的"文明礼仪标兵"。然而,他的善行并非偶然——

小学时的温暖守护。早在小学时,杨硕就曾主动帮助走失的孩童找到家人。那天放学路上,他发现一个小女孩独自哭泣,便耐心陪伴,直到她的妈妈和奶奶焦急赶来。他不仅安抚孩子的情绪,还细心地询问她的家庭信息,确保安全交接后才放心离开。

中学路上的又一次援手。进入兰陵三中后,杨硕的热心肠依然未变。一次放学路上,他遇到一位迷路的老人,正焦急地寻找学校位置。尽管天色已晚,杨硕毫不犹豫地折返,搀扶老人一路走到三中校门口,直到老人顺利找到在三中就读的孙子。老人感动地说:"这孩子真是菩萨心肠!"


家校共育:滋养美德的沃土


杨硕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培育。

父亲的榜样力量。他的父亲是兰陵六小城东校区的一名安保人员,工作兢兢业业,无论寒冬酷暑,都坚守岗位守护校园安全。父亲常对杨硕说:"做人要踏实,做事要负责,帮助别人就是给自己积福。"这份朴实的教诲,深深影响着杨硕的品格。

学校的德育熏陶。兰陵三中"日行一善"的德育传统,为杨硕提供了成长的土壤。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让美德在点滴中生根发芽。校训石上"实、新"两个大字,不仅是学校的文化象征,更成为杨硕和同学们的行为准则。


让童谣唱响新时代


"从'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到如今万元现金不动心,变的时代,不变的是少年赤子之心。"同学们自发发起"向杨硕学长学习"的倡议,正如校训石所昭示的——诚实做人,创新进取。

如今,那面绣着"拾金不昧立德树人"的锦旗,静静陈列在三中德育展厅,与历年来的感谢信、表彰状一起,见证着一个个平凡却温暖的善举。而杨硕的故事,也如一颗种子,在更多少年心中播下美德的希望。

来源: 兰陵首发客户端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