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解暑神器”之争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降温神器”的尽头,是“冰块本冰”。各大便利店、商超、奶茶店、供应商等上下游行业,都在摩拳擦掌分一杯“冰羹”。“冰门信徒”追求的仪式感DIY和拒绝30元奶茶的性价比都凝聚在了小小的冰块上。在家用冰箱就能轻松自制的冰块,如今竟成了香饽饽,引得商家们纷纷入局,为何普通冰块能掀起消费热潮?
奥乐齐食用冰杯
袋装冰引爆热潮
7月初,山姆会员店上架的“农夫山泉纯透食用冰”冲上了热搜。这款2公斤装售价22.8元的新品受到大批消费者追捧。山姆App显示,该款商品6月上架以来,收获评价超过1000+条,好评率96.1%。
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山姆店内一桶8.8元的4公斤饮用天然水为例,4公斤的水大约能制出4公斤冰块,损耗几乎忽略不计,折算下来每公斤冰块2.2元,和袋装冰的价格相差近5倍。
山姆超市里的农夫山泉袋装食用冰
对此,山姆会员店客服人员回应:“这款是农夫山泉专供的定制款,采用慢冻工艺,成本比普通冰块高不少。”山姆APP上的商品介绍显示,这款冰块采用24至32小时超低速缓慢冻结工艺,能让冰块结晶更均匀,在相同环境下,相比家庭自制冰块的融化速度降低约20%。
在山姆浦东店,记者看到消费者正在购买这款袋装冰,林女士是袋装冰的回头客:“冰块能提升夏天的幸福感,和我自己在家冻的冰块真的不一样,强烈推荐。”市民朱先生则表示,若是自制冰块,硅胶模具容易吸附异味,制出的冰不尽如人意。记者发现购买人群有两个较为明显的特征——怕麻烦和对冰块的质量要求高。
冰杯为什么火
比起自己用模具制作的冰块,买回来的成品冰块最直观的区别就是更透亮。工业制冰的杂质更少、密度更大、温度更低,泡在饮品里的融化速度比较慢,不会在二十分钟后获得一杯被严重稀释的寡淡饮料。外加自制冰块的麻烦、耗时等弊端,成品冰块瞄准了“愿意为更便捷、更好品质买单”的年轻人。
而对于价格来说,尽管看起来4元一个冰杯略显昂贵,但对标咖啡店、奶茶店动辄十几块至三十几块的饮品,自制冰杯饮料仍显得充满性价比。在社交平台上随便一搜,就有无数饮料制作攻略教你低成本在家复刻冰摇葡萄乌龙、西柚气泡多多、生椰可可……而这些教程的第一步,往往都是“杯子里面加满冰块”。四块钱的冰杯、三块钱的牛奶、五块钱的瓶装茶饮料,倒在一起就是奶茶店的网红新品,一杯没倒完还能自己续杯,至少能倒满两杯,性价比拉满。
便利店纷纷入局
随着夏日气温的升高,在魔都的街头小巷,买一杯解暑的冰饮也成了都市人的标配。以前冰块大量出现在咖啡奶茶里,还会被消费者嫌弃“怎么都是冰啊” ,总觉得自己花钱买了半杯冰块亏得慌。现在,“加冰”几乎成了年轻人夏天喝东西的默认选项,各种冰块出现在沪上各大便利店,几乎每家门店的冷柜里都摆上了各式各样的冰杯。
在全家便利店,除了基础款纯冰杯和柠檬冰杯,还有鸭屎香冻柠茶冰杯、馥郁茉莉冰冰杯、165克冰球杯和巨峰葡萄冰杯等,价格在3.9元至8.9元不等。其中,165克的冰球杯造型好看、更不容易融化,一颗就要卖8.9元。记者在家附近的全家便利店看到,仅一个下午,6个冰球杯就全部售罄。消费者小鹏说:“冰球杯堪称‘氛围感的神’,即使把最普通的饮料倒进去也能呈现出威士忌的既视感。”
在便利店生态中,“好德Alldays X Bright919”早在去年一月份就做起了这门生意,店铺新增了“小酒馆”空间。记者在广元路店看到,在天平路一侧,好德保留了一个调酒窗口,保留了小酒吧的吧台取景。菜单上有推荐饮品长岛冰茶、光明冰砖咖啡、玫瑰冰茶、百利甜咖啡等,以百利甜咖啡为例,冰块+牛奶+咖啡液+百利甜酒,经过门店调酒师的特调后,一杯百利甜咖啡就做好了。广元路店店长告诉记者,每天傍晚时分,附近来买饮品的市民最多,每天能卖出40多杯,安福路店的销量最好,能卖出80多杯。
好德便利店特调区域摆满了饮料组合
好德冰杯
若是仍想自己DIY,冰柜里也有3.5元一个的冰杯售卖。店家贴心地放置了一份特调指南在冰柜旁,橙香弄堂、双柠葡萄梦、椰林夜话等含酒精类调酒配方赫然在列,不时有顾客驻足停留后“打包”购买。
好德便利店独家特调指南
商家赚钱了吗
有人觉得直购冰杯非常方便,也有消费者怎么也想不通,冰块怎么能比水贵上几倍甚至十几倍?在家自制冰块有哪些步骤?一,把水倒进冰格;二,把冰格放进冰箱冷冻室;三,等待3至4小时后取适量倒入杯子。在家冻冰块的整个过程中,材料成本几乎为零,而冰块被商家包装一下后,身价翻了数倍,是不是“割韭菜”呢?
如今,在可食用冰赛道里,除了农夫山泉,蒙牛、伊利都跨界推出了冰杯产品;线上平台如叮咚买菜、盒马等也都纷纷自产冰杯或售卖品牌冰杯;蜜雪冰城和古茗推出1元冰杯,开始以低价吸引关注和客流;线下的奥乐齐等商超在冰柜里摆上袋装食用冰、咖啡冰杯等……那么,冰杯真的能赚钱吗?
奥乐齐袋装食用冰
业内人士表示,冰杯成本的“大头”不在冰,而在于外包装,一杯160克的冰杯出厂价在1元左右,其中包材就占了约0.65元左右。而且冰杯运输必须全程冷链,运输费用是常温运输的3至4倍,因此纯净水并不是“冰块经济”里的最值钱的一环,价格主要贵在配料表之外的物流、仓储、能耗上。这些成本堆起来,一个冰杯大约能赚1块钱,其实赚头不大。它的功能更多是为店铺引流,并把其他酒水饮料带火。相比之下,奶茶店的冰杯由于现制现卖,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因此可以1元成本价售卖。
高温经济发力
当35℃甚至40℃的高温成为夏天的常态,“高温经济”的规模也迅速增长。即使冰杯价格再高,一个冰杯+一杯咖啡液,或者一个冰杯+便利店调酒的价格,也仍然比市场上的成品产品更具竞争力。可以说,冰杯卖的不是冰本身,而是其背后的长尾流量。
罗森便利店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罗森的冰杯供应商品牌大致有农夫山泉和晓德等,目前以农夫山泉的冰杯销量最好,上海门店日均售出3.5万多杯冰杯。线上的自制鸡尾酒套餐也卖得火热,4-6月,沪苏浙地区一共卖了12万套,其中上海地区卖了26000多套,其中“玫瑰天堂”和“粉金玫瑰”两个套餐卖的最好。这些冰块搭配咖啡、茶饮、酒精后,成了新的“商家必争之物”。
罗森冰杯
如今的打工人,忙碌了一天回到家,第一件事便是打开空调,给自己来上一杯加冰饮料,让躁热的心镇静下来,追追剧,吃吃夜宵。而当我们在便利店拧开冰杯盖子时,支付的实际上是 “即时可得”的便利税——不用在家苦等3小时冻冰,不用担心上班路上冰块化成水,连杯子也不用洗。这种随开随喝的畅快,也是一种新的商业需求。
【记者手记】
冰杯的爆发并非偶然,《2025中国都市消费行为白皮书》显示,冰杯品类连续两年超300%的消费增长,冰杯的市场渗透率正在不断攀升。
冰杯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成因。一方面,传统商业模式下,商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功能和实用性上,而在现代商业模式下,商品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其情感价值和符号意义上。冰杯作为一种情感化、符号化的商品,成功地吸引了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另一方面,冰杯的成功也得益于社交媒体的推动,在抖音平台,冰杯和冰杯美式的话题播放量分别达到1.9亿次和4.6亿次。
在未来,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改变,“冰杯现象”将会越来越多。企业和商家需要抓住这一趋势,不断创新,提供更具情感价值和符号意义的商品和服务,只有不断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才能勇立潮头。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任天宝
图 片 | 任天宝
编 辑 | 海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