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县两级十九个政务服务大厅“五轮驱动”
二百二十余个“一件事专窗”让群众“只跑一次”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市以系统思维推进政务服务改革,从渠道、模式、技术、覆盖、标准五个维度协同发力,构建起“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新格局,破解企业群众办事“多头跑、反复办”难题。截至目前,市县两级19个政务服务大厅设置220余个“一件事”专窗,企业群众办理相关事项,实现“只进一门,只跑一次”。
织密立体服务渠道,搭建便捷办事主骨架。渠道是政务服务触达群众的“神经末梢”。我市构建“线下一门、线上一网、热线一线”的三维服务网络:除19个市县政务大厅设立“一件事”专窗外,我市依托河北政务服务网、“冀时办”APP,借助系统对接、数据共享等数字化手段,推动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让企业群众随时随地“指尖办事”,达成“一次不用跑”;在服务热线方面,通过健全12345热线“接诉即办”机制,高效受理群众咨询和诉求,及时解决办事难题。当立体化渠道让群众办事路径更清晰,政务服务模式的创新突破随即展开。
创新跨省通办模式,打破区域办事壁垒。模式创新是破解异地办事困局的“关键钥匙”。我市开通京津冀“跨省通办”窗口,1389个事项实现“异地可办”;利用跨省通办“云”窗平台系统,深化与北京、天津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线上互动和联动办理机制,解决异地办事困扰,让“数据跑”替代“群众跑”,该平台目前已正式开通使用;我市还与天津河东区签订合作协议,联合京津冀10余个区县形成政务服务联盟。跨区域服务格局的构建,为数字技术赋能政务服务提供了实践场景。
释放数字技术效能,打造智能服务新标杆。数字赋能是提升服务质效的“动力引擎”。泊头、海兴等地引入DeepSeek人工智能系统,开发“一件事”智能导办功能,累计服务群众1867人次,窗口咨询量下降38%;渤海新区黄骅市推出信用修复自动提醒服务,已助力218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当智能技术让政务服务更精准高效,推动服务向基层延伸、提升覆盖广度成为必然选择。
延伸帮办代办触角,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米。扩面增效是政务服务普惠化的“落脚点”。我市建立线上线下帮办代办体系,各政务大厅组建3至5人专业队伍,推行“视频导办”解难题;市残联将残疾人服务帮办代办延伸至乡镇,191个乡镇(街道)全部实现帮办全覆盖,2025年办件量达4174件,较去年增长近50%。
筑牢政务服务标准基石,构建规范服务新体系。基础标准是政务服务行稳致远的“压舱石”。我市制定《沧州市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涵盖市县乡村四级1063项主事项,明确审批层级与监管主体;编制21类《办事指南》,通过多渠道公示实现“一看就懂”。标准化建设直接推动改革成效量化呈现——2024年21个“一件事”实现“四减”:跑动次数减少87%、环节压减84%、材料精简73%、时限压缩68%,今年4月底办件量已达5.7万件,省级评估稳居A类。
(来源:沧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