伉俪是什么意思(伉俪一词竟与伏羲有直接关系)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1 10:34:07    

伉俪,这一古老的词汇,背后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华夏文明的悠久历史。伉俪一词在《说文解字注》中的解释是:伉、敌也。俪、偶也。它代表着门当户对的正头夫妻,象征着一种和谐、美好、相匹配的夫妻关系。《左传·昭公二年》:“ 晋少姜卒。公如晋 ,及河 , 晋侯使士文伯来辞曰:‘非伉儷也,请君无辱。’”孔颖达疏:“言少姜是妾,非敌身对耦之人也。”可见古人对伉俪一词代表正当夫妻关系的重视。而这个词的起源,竟与远古时代的伏羲氏有着直接的联系。

伏羲女娲像

伏羲氏,这位被誉为人文始祖的伟大人物,不仅创制了八卦,传十言之教,更是以俪皮制嫁娶之礼,为夫妻之道奠定了基石。俪皮,即一对鹿皮,作为婚姻的见证和象征,它代表了双方的真诚与承诺。自那时起,夫妻之道开始形成,家庭成为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单位,人类社会也得以有序发展。

在《周易•序卦传》中,古人对家庭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这句话充分展现了家庭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家庭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保障。

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更是将家庭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儒家认为,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德不仅关乎个人,更关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只有家庭和谐,才能谈及国家的治理和天下的太平。这一理念体现了儒家对家庭价值的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

伉俪,这一词汇所承载的不仅是夫妻之间的深厚情感,更是华夏文明对家庭、对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它如同一条脉络,贯穿了华夏文明的始终,见证了我们民族的成长与发展。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个词汇中感受到那份对家庭、对社会的深沉情感和责任担当。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